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学子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院校介绍之中央财经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1 11:3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

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截至2014年12月,全校教职工1649人,其中专任教师1118人。教授2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97%,副教授4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64%;具有博士学位者7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80%。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5224人,其中,本科生10025人,硕士研究生4272人,博士研究生667人,留学生260人。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49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先后获得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30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和首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老一代教师中,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张玉文、闻潜、姜维壮、魏振雄、王佩真、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其中一些老教授仍活跃在教

学科研第一线。学校先后有38人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学校拥有“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支持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学校是首批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人文社科类院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近年来,学校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平台式引进大批海外优秀人才,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领导和学术带头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恩格尔、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等担任学校学术委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
  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学校充分发挥国家部委和地

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了27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进入新世纪,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立了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6年和2007年,学校相继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批高校。2010年,
学校成为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院校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进,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遍及世界五大洲

的高校、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126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06年以来,作为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受中央政府委托,先后对来自91个发展中国家730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46所高校之一。2005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成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学校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将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1957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我校毕业生,了解学校办学情况


1958年就读于我校的部分越南留学生与老师的合影


财政部副部长兼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戎子和在复校后首届开学典礼大会上讲话


复校第一届新生(78级)开学典礼

一、华北税务学校、中央税务学校(1949年11月~1952年6月)

华北税务学校创办于1949年11月6日,1950年2月在其基础上成立中央税务学校,1952年6月中央税务学校并入中央财政学院。
二、中央财政学院(1951年9月~1952年8月)

中央财政学院1951年9月成立,1952年8月与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
三、中央财经学院(1952年8月~1953年8月)

中央财经学院1952年8月成立,1953年8月撤销。
四、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年4月~1958年12月)

中央财政干部学校1953年4月成立,1958年12月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1954年5月~1958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1954年5月成立,1958年12月与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六、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1958年12月~1983年7月)

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成立于1958年12月,1960年后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9年被迫停办,1979年重新挂牌,1983年7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
七、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1983年7月~1998年12月)

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83年7月;1988年独立建院,但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领导;1989年单独成立党委;1998年12月重新并入中央财经大学。
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1960年1月~今)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成立于1960年1月,1969年被迫停办,1978年2月复校,1996年5月16日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校区介绍

学院南路校区简介


  学院南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介于北二环路和北三环路之间。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97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和实验室,图书馆和校园网等公共服务体系先进齐全。
  学院南路校区各类教室总面积3.57万㎡,教学计算机2377台,拥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2320个,语言实验室座位数320个。拥有经济社会仿真实验室等37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中心)总面积378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2457台(套)。同时拥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等能够满足师生需求的文体娱乐设施。
  学院南路校区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总计11877㎡。近年来,图书馆为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以建设地区性财经文献信息中心为目标,投入了1500余万元对馆舍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改造,更新技术设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目前,纸质文献和电子图书总馆藏达242.11万册。
   
经过校园网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建设,学院南路校区校园网已实现主干网千兆互联、百兆进桌面的网络架构。现已具备网上教学、视频点播、图书信息共享、资料查询、信息发布、教务管理、网络办公等比较完备的功能。
  学院南路校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展望未来,学院南路校区将继续承载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央财经大学的宏伟规划作出更大的贡献。
  
   
沙河校区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东北部,北至六环路,南临顺

沙路,东依回昌路。总占地面积约为789798平方米。校区距离学院南路校区30公里左右,距离昌平区中心7公里左右。
  目前,沙河校区建筑面积约14440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为57173平方米,学生公寓建筑面积为69487平方米。教学区包括七栋学院楼、一栋主教楼、一栋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分东西两区,东区有十栋楼,西区有三栋楼;体育活动区包括足球场、篮排球场、网球场和体育馆等。全部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学生们基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沙河校区现阶段主要作为大一至大三本科生校区。学校采取两校区统一管理的运行模式,常驻沙河校区的单位和部门共有33个,包括23个教学科研单位、10个党群行政管理部门。
  学校为生活在沙河校区的大一至大三本科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公共基础课14门、学科基础课14门、素质教育选修课50余门以及部分专业课和学科选修课。校区及相关部门、学院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支撑同学们的课堂学习,拓展同学们的文化生活。
  沙河校区拥有多媒体教室81个,采用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 的可视化网络群控系统。设有金融专业实验室、保险专业实验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信息与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30余个实验室和教学资源管理与控制室。

  图书馆分馆坐落于沙河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设有图书外借处、期刊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两校区图书可以互借互还,同时还提供北京高校图书馆间的馆际互借服务。  
  2011年10月,沙河校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并配有学生讲解员。这对师生、校友和来访客人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沙河校区生活区设有食堂、超市、商务中心、银行、邮局和医务室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服务。
  因沙河校区尚处于建设阶段,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条件将会不断得以改进。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沙河校区全部建成后将作为主校区投入使用。届时,新校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与体育区三个主要区域建筑面积将达到40余万平方米,容纳学生规模达到14000人,实现高标准、现代化、园林式校园建设目标。
法学院简介

一、概述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建成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肇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设立的经济法教研室,1995年建系,2004年建院。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立院宗旨,以“财经法律”为品牌,以“复合型知识结构塑造”、“实践教学”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规划和推进法学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2009年全国法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院位居全国第19名,是国内发展最快的法学院之一。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构成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三大主体学科。
      
法学院关于法学学科的定位、特色和发展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通识化的潮流,紧密依托我校财经、管理学科的优势、学术资源,以及和金融界、法律界的紧密联系,坚持法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理论和实务相贯通,造就一批在学术界、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并具有国际化思维观念的教师队伍,致力于培养通法律、懂经济、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应用性人才,以地处首都的区位优势和财经法学的品牌定位,近期将法学院建成学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法学院,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将法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及优势突出的一流法学院,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法学院第一任院长为甘功仁教授,现任院长为郭锋教授。
  
二、法学院治理理念
  法学院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主要担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功能。因此,从事学院治理的主体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学院以院长为中心的管理团队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学院的治理本质是上自治性质,应当奉行民主与宽容的治理理念和立院精神。学院的发展战略、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都应当由以教授为核心而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实质性决策。为了实现这种理念,就必须尊重教师的个人自由,并营造良好的学术和教学氛围。
  大学是进行专业化教育的社区,是促进知识进步、提升人文素质的场所,是培养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领袖或精英人才的基地。因此,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是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作为法学院而言,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思想和学术自由的环境是管理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必须排斥意识形态和行政对学术自由的干预,不以意识形态和行政评价机制来衡量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院的管理应当致力于营造团结和谐,绝大多数教职工心情舒畅、不断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福利稳步提升的人文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学院建设,还是教师的个人治学修养,都需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保持心态沉稳,潜心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注重以人格魅力、正派作风、学术声誉为个人和学院赢得声誉。
  
三、学科建设与平台
  在学科定位和发展上,学院强调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宪法行政法学、诉讼法学为重点,以理论法学为支撑,以财经私法、财经公法为特色,将证券法、金融法、物权法、公共采购法、保险法、税法、拍卖法、金融刑法、法律经济学、代议制法、司法鉴定学等三级学科方向建成全国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本学科拥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培养税法、金融法、商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本学科经济法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证券法》为国内首门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设有法律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法律硕士(J.M)教育中心、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中心,以及理论法学教研室、宪法行政法学教研室、民商法学教研室、经济法学教研室、国际法学教研室、诉讼法学教研室、刑法学教研室、环境资源法学教研室、知识产权法学教研室、金融服务法学教研室等10个教研室。其中,金融服务法学教研室是全国首创。
  学院设有国内第一家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率先或较早在国内提出和系统论证了金融服务法、环境金融法、金融消费者、金融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概念和理论。与瑞士再保险集团联合建立了“政府采购与公共工程研究中心”,聘请外籍教授在该中心专职工作,完成了大量的国际性课题。与中石油集团创建了“中国环境金融法研究中心”,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排放的理论研究和立法论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保监会联合设立“保险法研究中心”,是国内保险法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之一。与建设部联合成立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为建设部起草有关行政法规提供智力支持。学院还设有宪政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证券法研究所、拍卖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办有学术网站《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编辑出版《金融服务法评论》、《财经法律评论》、《证券法律评论》、《保险法律评论》、《公共采购法评论》、《中财法律评论》、《中财法学》等期刊、报纸。
  
四、师资队伍和学术影响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授12人(含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21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陈华彬、郭锋、蒋劲松、曾筱清、曹富国、戚渊等均为学术成果丰硕的知名法学专家。青年学术骨干尹飞、高秦伟、郭华、王克玉、邢会强等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或获得省部级多项荣誉称号,10余名学者入选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法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学术成果突出,学术声誉日益提高。2005年至今,共出版专著100多部,发表论文600多篇。学院组织出版了“中财法学文库”,现已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100余项,研究经费合同金额近1000万元,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国际性课题约50项,到账研究经费达700余万元。学院举办了30多场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近300场学术讲座。其中,“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保险法律论坛”、“中欧WTO规则政府采购法论坛”、“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实践教学研讨会”、“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证券市场法治建设高层论坛”、“气候变化与排放权交易:金融创新与法律规制高层论坛”、“金融法律制度变革与金融法学科建设研讨会”等国际性或者全国性大型学术研讨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持续主办了“法治中国论坛”、“财产法前沿论坛”、“资本市场法律前沿论坛”、“域外法学论坛”、“法律实务论坛”等系列学术讲座。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大批专家学者走进中财法学院传道授业。  
  学院拥有全国性学会,是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和秘书处所在单位。学院教师共有70多人次在中国法学会各研究会,教育部、司法部、建设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所属学术团体担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或出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市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仲裁员。
  学院多名教师持续参加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结项的评审,多名教师被选入国家司法考试、法律硕士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证券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库成员。
  
五、人才培养
  学院从1995年开始招生,共计招收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近1000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法学院设一个本科专业(法学),每年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140人左右,招收全日制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50人左右,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100人左右,并招收在职法律硕士学员及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100余人。近5年培养了421名法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含在校生)。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0多人。
  学院的法学教育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优势,借助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点,致力于探讨法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相结合的教育与研究模式,侧重培养通法律、懂经济、懂管理、懂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在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本科生、研究生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财经法律特色。教学方法上,强调夯实系统性的法学理论基础,注重案例教学和“法律诊所”教育,对法律硕士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使学生拥有发展自己的广阔空间。
  基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学院汇集各类教学资源,开发不同层级的双语教学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公司法》、《比较法》、《比较政府采购法》、《英美法律导读》等。组织学生参加“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等国际性模拟法庭比赛。学院参赛学生获得了2009年“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第4名、首届首都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第3名、2010年中国第8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2等奖的优异成绩。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水平显著提升,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涉外企事业单位、律所成功就业,另有一部分到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为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激励学生的奋斗精神,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在不断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学院从2007年3月启动了《“法律之星”人才培养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基本理论塑造、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三大人才培养平台。迄今已有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法律之星”荣誉称号。学院联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在法学院设立了总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学院与有关法院、金融机构、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30多个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基地;与10多家国外法学院互派国际交流学生。
  为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协助办学,学院聘请了著名高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一批资深法律专家为法学院兼职教授,聘请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法律实务专家担任兼职法律硕士导师。
  学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优质生源,包括北大、人大等在内的985高校的本科生选择我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广受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公司企业的认同和欢迎。
  
六、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提升学院办学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学院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乌克兰基辅国民经济大学法学院、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法学院、台湾中原大学法学院、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及日本东南亚人寿保险振兴中心(OLIS)等20多所国外大学及港澳台地区大学法学院、知名跨国公司及公益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构建了国际学术合作的基本平台和关系框架,内容涵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教材编写、交换学生、攻读学位等方面。
  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合作举办“中美欧国际学生交换项目”,3年来共接收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芝加哥肯特法学院、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等法学院的近30名外国学生来院学习交流,学院一共派出近30名研究生、本科生赴对方院校学习并按照协议取得学分。与“国际司法桥梁”、“亚洲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推动我院“法律诊所教育”和学生实践活动;接待美国、日本暑期学生交流班;与OLIS展开合作,定期派出1位教师到日本的OLICD交流访问。
  从2007年起至今,我院共接待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来访外宾100余人次。除进行常规的会晤以外,来访外宾为我院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域外法学论坛”作为外宾来访的必备项目被固定和坚持下来,并且大部分讲座以纯英文的形式进行,这为我院学生学习并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近年来,我院每年派遣3-5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问学者),教师中先后有约50人次赴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做访问学者,或参加国际会议,或开展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学术访问和交流。
  
七、社会服务
  法学院教师广泛、多层次参与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及各部委涉及经济、法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决策并提供咨询,发挥财经法律智库的功能;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培训、宣讲;通过法律实践环节,利用法学院师资、学生为有关单位提供智力服务。
有关教师参与了全国人大物权法、侵权行为法、预算法的立法咨询工作;参与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参与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政府采购、反垄断法、气候变化等有关规章制度的起草和咨询;参加了有关金融、证券、保险、信托等立法和部门规章的起草和咨询;参与司法部关于司法鉴定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讨论;参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WTO、欧盟等国际组织关于政府采购协定的草拟和谈判工作。
  学院还利用财经法律专家资源集中的优势,先后为建设银行培养金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为中信银行、河北省国资委等单位举办了金融法短训班。学院的部分老师多次应邀前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学院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送法下乡”、“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等社会实践服务。
  
八、未来发展
  12.5规划期间,学院决心紧紧把握新世纪全球变革趋向,以国家振兴为己任,加速教育创新,根据“入主流、办特色,建设优秀法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虚心学习和借鉴一流法学院的经验,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术品牌、深化国际化办学;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团队;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服务。

院长寄语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诞生于中国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建立法治国家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一伟大的变革时代。在社会各界指导和关怀下,全体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奋发努力,使法学院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进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法学院正在成为我国财经立法、司法和教育的思想库,财经法律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财经法律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在2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的晨曦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华民族正在演绎着数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复兴。建立一个以尊重和保护私人权利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化民主法制国家,必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培养大批富有理想、充溢正义、担当责任的创新性人才和当代公民,是法学院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未来数年,是法学院进一步合理布局学科、创立学术品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强化综合实力和办学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决心秉承“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传承民主与法治理念、播洒知识与文化种子”的宗旨,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团结一致,不懈努力,推动并实现法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2016四联法硕公益讲座录音:http://www.zhuanshuo300.com/org/1146/course


2016四联法硕免费答疑群: 197962749
答疑时间:每天上9:00--- 17:00


四联论坛-法硕人的duangduang法宝!!!
http://bbs.slschool.com/forum.php
四联法硕官网:http://www.zhuanshuo300.com/
四联法硕交流QQ: 493837950      1912673357      
四联微信:kaoyan500  每日有精彩文章推出
咨询电话:010--62125600   010--82101053

招生篇--四联的小伙伴在呼唤!!!

    2016年四联法硕法学和法硕非法学名校保过班、国家线保过班、专业课系统班保过班、暑期集训营班、90天集训营班、60天集训营班正在火热招生中!!!现在报名优惠多多!!!
以下是免费试听课链接!!!
刑法(非法学)基础班 马老师: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15604
民法(非法学)基础班 蔡老师: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12590
法理(非法学)国庆强化班 陈老师: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36418
刑法(法学)国庆强化班 马老师: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36730
法制史(法学)基础班 张老师 :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13113

2016四联法硕论坛北大高分学长免费讲座录音:
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91229
2016四联法硕创始人王老师讲座之高分备考录音: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95288
四联法硕官网:http://www.zhuanshuo300.com/
四联法硕论坛:http://www.zhuanshuo300.com/kecheng/detail_815604
四联微信:kaoyan500  
   
四联法硕:QQ:1912673357   493837950  1277758545  

四联咨询电话:010-62125600  62126800  13520674318
四联法硕论坛---法硕人的duangduang法宝!!!
http://bbs.slschool.com/forum.php
更多法硕信息上四联法硕论坛
祝君考研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财学子圈 huaxuezhi.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GMT+8, 2024-5-4 13:14 , Processed in 0.5369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