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学子圈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校内后校外 先资源建设后社会办学—中央财经大学远程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9 05: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学院介绍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9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中央财经大学依托优势学科、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在线教育方式服务于社会的唯一渠道,旨在为校内外人士提供学习财经知识的专业平台,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学院秉承“做服务、做特色、做优势、做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先校内、后校外,先资源、后办学”的办学方针,成立近10年来,以网络教学服务校内、积累实践经验,先后开拓了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跨学科研究生(包括MBA学生)网络学科先修课、函授、夜大学网络化教学、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混合式教学、教育培训等项目,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二、加强平台和资源建设
从2007年开始,我校建设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精品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库平台、学术讲座资源平台等远程教学及资源平台,并加强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投入,对校内外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从课程建设开始,每门课程都聘请相关课程的专家作为主讲教师,并由学科专家、专业辅导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课程资源、网上题库、答疑库、案例库的建设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在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加强了教辅资源的建设:学科频道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和拓展学科知识为目的,广泛收集国内外有价值的与教学相关的学科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更具前沿性的专业知识。
我们成立了资源建设中心,拥有专业的演播室和设备,配备了完备的制作团队。共制作了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经济与管理类基础课程、税务会计师培训课程、“法律法规课程”、国家税务总局定制课程等共计50余门。金融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网络课程课件30余门,公共学科基础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3门,来华留学全英语授课品牌课程6门,视频公开课4门,中财大讲坛讲座60余个,教学资源库平台现有网络课程2293门,其中国外开放课程2149门,本校精品课程75门,本校推荐素材17209项。
我们为学生提供集世界著名学者和财经专家的各种专题讲座为一体的“名家讲坛”,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风范,帮助学生开拓新思路,还编撰了财经杂志,方便学生了解国内外财经资讯。

三、网络教育教学服务校内各层次教育
多年来,在网络教育学院不懈的努力下,网络教育教学在中央财经大学各类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为全面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
(一)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
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是中央财经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工程,为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校内优势专业资源,中央财经大学率先启动了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以“金融学、会计学”两个优势专业为试点,面向在校本科生开设。从2007年至今,我校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已开展9年,共招收10届学生。加大了我校本科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掌握,满足了本科生对特色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我校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适应于网络教学模式各教学环节的管理规定,规范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了实时互动交流咨询平台,建立了学习过程全方面实时的辅导机制。为做好网络教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我们还引入了导学、督学机制,导学、督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针对所有学习环节,设定阶段性督学机制,详细记录学生有关情况,跟踪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性的督促其学习,监控他们的学习进度。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采用了电话咨询、邮件服务、短信服务、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为了激发广大学生对于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网络教育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特设立了奖学金、优秀学生等奖项,以鼓励在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及成绩优秀的同学。
从2007年至今,我校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入学人数累计5932人、结业人数累计2729人、获得学位人数累计1594人。每年报名修读人数为当年级全日制本科生人数的近1/3。

(二)全日制本科生开放网络公共学科基础课程
从2008年至今,我校常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会计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概论》、《统计学》、《微积分网络辅导课程》、《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8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学习资源,这些课程的开放满足了我校学生对学校优势基础课程学习的急切需求、对学校资深名师授课的强烈渴望,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网络课程建设,以及网络辅助教学建设。2008年至今,已有18645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公共学科基础课程学习。
(三)全校本科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为推动我校全日制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从2014年起,我校以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试点,基于MOOC的理念,面向大一新生探索实践以在线课程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件实现了知识点细分,除提供成体系的知识学习树外,还提供快捷知识查询通道。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和互动交流,教师通过学习平台、qq群等方式随时在线答疑,同时每周组织2次面授辅导、课堂互动讨论活动,并组织学生课后互助学习小组,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过程中通过在线作业、线下活动、课程督学及最终考核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真正实现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与考核方式。2014和2015年共计参加学习4820人。该项目为校内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下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网络教学形式开展函授和夜大学课程学习
为解决函授学生的工学矛盾,加快我校传统成人教育的信息化进程,推动函授、夜大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央财经大学针对有条件的函授站,选择部分课程以网络课程代替面授课程授课。从2012年起至今,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I》、《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网络课程,学生人数累计达到3305人。从2013年开始还面向夜大学学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财务管理》等课程,累计学习人数2499人。
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后表示,网络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告别了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运用多种手段开展课程学习,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时间和进度,为函授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积累传统成人教育信息化教学经验的同时,推动了函授站点信息化变革。
(五)MBA新生预读模块网络课程学习
为解决MBA学生本科专业差异,帮助跨学科学习MBA的学生弥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从2011年起,我校针对MBA入学新生开设“预读模块”网络课程,每门课程按1学分计入培养方案。预读模块课程以网络教育形式进行,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课件为主,辅导教师辅导答疑为辅。目前已完成5届MBA学生的预读模块学习,学生学习人数达1520人。
(六)跨学科门类报考硕士研究生补修网络课程
根据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为使跨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能掌握所攻读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从2013级起,跨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需在入学前补修指定的两门网络课程(各3学分),并在入学后的一年内通过考试。我校每年为17个学院54个专业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共计提供19门课程的网络教学和学习服务。补修课程以网络教学形式进行学习,具体学习环节均须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目前完成学习人数达1123人。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完成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经济学或管理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为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整合资源,服务校外
除做好校内服务工作,我们还积极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各层次人员提供岗位能力提升服务。3年来,学院面向金融行业、财政系统、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等提供岗位培训服务,参与学习人数2300余人。除采用传统面授的教学模式外,还引入了网络课程,采用面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涵盖了8个专业模块: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专业、税务专业、法学专业、应用类、实操类课程,同时还举办各类讲座,并组织学员进行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新农村建设学习、企业管理参观学习等),学员学习体验大大提升。
同时我校也向社会大众提供名家讲坛优质讲座资源、精品视频公开课、中财大讲坛等继续教育资源开放服务。通过我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金融、理财、保险、税务等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教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的关注与支持。


中教全媒体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全媒体机构、教育部主管《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的媒体运营机构。中教全媒体肩负传媒使命,通过传媒力量推动中国在线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传媒优势把中国在线教育理念、成果面向世界传播。
中教全媒体拥有专业媒体、理事会、年度大会、会议培训、招生服务、社交网络等全媒体服务平台。中教全媒体旗下有中教全媒、中教新媒、中培新媒、职教新媒、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媒、K12新媒等新媒体。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财学子圈 huaxuezhi.com/ ( 沪ICP备06058577号

GMT+8, 2024-6-17 19:09 , Processed in 5.5067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